作为一家注册地在西藏的金融机构,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和西藏地方政府一起振兴一方经济,促成雪域高原的改变,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是泓德基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千年梦想,今朝梦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作为一家注册地在西藏的金融机构,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和西藏地方政府一起振兴一方经济,促成雪域高原的改变,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是泓德基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泓德基金总经理王德晓看来,扶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单单是钱的问题。改变的动力一定要发自内在,而不是仰仗外力。他还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扶贫也不能停留于喊口号,一定要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有需要人群的具体困难。
从2017年开始,泓德基金参与西藏的脱贫攻坚战,亲眼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的辉煌成果。从那曲到日喀则,“泓德爱心之路”的足迹也触达到了包括那曲、白朗在内的114个村庄、252户家庭、738名个人。
从参与和巩固国家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泓德基金的藏地公益行动——“泓德爱心之路”已走过五年历程。未来“泓德爱心之路”也将以全新的方式让公益实现进阶,践行低碳、保护草原、提高生活品质,“泓德爱心之路”正向着雪域深处不断延伸。王德晓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与藏地特色和政策相结合,为改善藏地人民生活贡献绵薄之力。
一步一脚印走出扎实扶贫路
地处藏北腹地的那曲拥有中国最美的高原大草原,同时也是高寒缺氧、资源匮乏的“不毛之地”。5年前,“泓德爱心之路”正是从地处4000多米海拔的那曲比如县白嘎乡亚阔村起程。
“一开始的想法是帮助没有收入来源的贫困老人和孩子,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家里人口多、子女多且失学严重的家庭,进行必要的助学并引导他们提高对教育的重视,让孩子们重返校园。”泓德基金总经理王德晓介绍。
2017年,泓德基金为西藏那曲比如县白嘎乡亚阔村全村27户家庭每户捐赠了一台太阳能发电设备,发电功率为1000WH,以满足全村孩子学习、生活的照明及其它需要;为9名贫困户的孩子提供学业、生活资助,该资助将持续至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为3名独居老人和一户特殊困难家庭提供生活资助。以上资助使亚阔村的脱贫工作提前了半年完成。
随着西藏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区域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学制订脱贫计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至此,泓德基金的爱心之路也从扶贫转向了“扶贫+扶智”。
2018年,泓德基金为那曲比如县白嘎乡的喜江村、吉仲村、偌托村、叮色村、童达村、贡定村、强达村、塘巴村、昌帕村、亚阔村等10个村子20户家庭37个孩子提供长期的助学扶持,接受捐赠的孩子中,小学生18名,中学生11名,大学生7名,儿童1名。
2019年,泓德基金再度深入后藏,为日喀则白朗县251位贫困户送上捐助款。本次捐助完成后,年内白朗县实现全面脱贫摘帽,深度贫困人群的生活明显改善。
2020年,泓德基金为日喀则市白朗县全县393名返贫致贫风险人员提供教育及生活资助,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另一方面,泓德基金还携手阳光融汇资本成立了“泓德&融汇梦想奖学金”,为今年所有考上大学的当地贫困户孩子提供入学奖金。
幸福路上的“得力助手”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有着令人神往的壮美风光,但由于地处高海拔等外部因素影响,一些农牧民生活还不是十分便利。
2021年,是“泓德爱心之路”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能够为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行动上。”泓德基金董事长胡康宁表示,泓德基金计划以现金捐赠形式支持那曲地方政府首批购买30余辆牧居车,供牧民群众免费使用。
“通过捐赠,我们希望推进一种功能实用的牧居车项目,能够有效解决牧民群众换季草场轮牧交通和改善牧民放牧点居住条件,为牧区牧民游牧生产生活需要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立足牧区高质量发展基本方针,进而为政府、社会、企业合作推进牧区发展提供模式选择。这既是有效提升牧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符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要求。”胡康宁进一步介绍说。
过去,由于当前市场并不具备符合要求的同类产品,且牧民需求层次、数量不明等原因,政府招商引资条件相对不成熟,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定向开发的成本较高且具备一定不确定性,可能存在推广困难。泓德基金则愿意以捐赠形式,支持那曲地方政府购买和研发一定数量的纯电动牧居车及其项目推广,那曲市政府计划首批购买30余辆牧居车供牧民群众试点免费使用,一方面可以切实解决部分牧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试用也可以为藏北地区乃至全藏区、全国牧区牧业产业化发展、公司化运营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选择。
而为项目所研发的牧民专用特种车——“金丝盾·MJ650”由郑州精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研发制造,是一款针对牧民朋友设计的纯电动“移动之家”,其能源应用是基于青藏高原阳光和风力资源充足的特点,配置了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风力发电装置,发电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用电(冷藏箱、电磁炉、电视等),还可供游牧的正常移动,车内设置了非常贴合藏地特色的以牛粪作为燃料的取暖炉,车子的设计符合国家双碳政策、绿色环保。
当地牧民在政府的组织下对车内设施进行了切身的体验和反馈,他们表示,这正是游牧和挖虫草需要的可移动宿营屋。“每年我们都要带着家人、赶着牛羊在冬季和夏季牧场之间转场,要走很长很久的路。我们的家不在帐篷里,而是驮在牛马的背上。”针对这一特点,可移动宿营屋内部配置考虑比较周到:6人铺位,很多储物空间,太阳能(及风力)发电使日常家用电器的使用成为可能,可以电磁炉做饭,电冰箱(冷藏箱)存肉,也可以在草原上看电视了(利用户户通卫星电视系统),不仅防风挡雨,舒适生活,还有电视文娱,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更加舒适和便捷的生活方式,也更利于提升游牧生产的效率。
泓德基金董事长胡康宁表示,希望捐赠行动带来的是“真正生活品质的提升”。
扎根雪域公益升级
“从那曲到日喀则,泓德基金的足迹已经触达了包括那曲、白朗在内的114个村庄、252户家庭、738名个人。”5年的时间,泓德基金的公益事业不断进阶,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和愿景始终不变。
此前,泓德基金总经理王德晓曾谈起公司公益事业的构想。他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扶贫不能停留于喊口号,一定要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有需要人群的具体困难。
事实上,从成立至今,泓德的扶贫不单单是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号召。“在这项工作上,我们从未流于形式,我们认真筛选捐赠对象、逐一走访,点对点地捐赠到位,其实就是希望我们的资助都够让真正需要的人受益。我相信通过年复一年的坚持,伴随着泓德的发展,公众会看到一个更好的泓德。”王德晓表示。
“这5年,我们有幸见证了西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也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地方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之下,每一个微小的梦想都能被实现。”王德晓表示。
“不过,扶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单单是钱的问题。改变的动力一定要发自内在,而不是仰仗外力。从扶贫到扶智,再到提供一种模式、为进一步提升牧民生活品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积累,泓德在思考和实践中,逐渐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王德晓认为。
“在脱贫后的下一阶段,全面小康已不仅仅是温饱,还有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也是‘泓德爱心之路’不断向前探索、延伸的动力所在。未来也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发挥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与藏地特色和政策相结合,为改善藏地人民生活贡献绵薄之力。”王德晓表示。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