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品预防教育抓起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时间:2023-01-25

青春是什么颜色的?绿色、蓝色、红色、橙色……青春多彩多姿,在阳光下舞动绚烂年华。而隐藏在暗处的新型毒品却改头换面、乔装打扮成“潮牌饮料”“网红食品”,试图诱惑青少年进入无尽的黑暗深渊。提升青少年抵御新型毒品的能力,提升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国家禁毒委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出现新精神活性物质1047种,我国已累计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9大类317种。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更为可怕的是,这些新型毒品经过伪装,成为跳跳糖”“奶茶”“卡通邮票果冻,盯上了涉世不深的青少年。

 

也许是一次好奇,尝试喝了陌生人给的“饮料”;也许是出于攀比、从众心理,吃了“朋友”推荐的“零食”……戴着面具的毒贩伸出魔爪,单纯的孩子们难以分辨伪装。青少年的心理正处于发育完善阶段,安全防范意识有待提高,而这也恰恰给了毒贩可乘之机。

 

提升对新型毒品的防范能力,要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从毒品预防教育抓起,为孩子和成人一起“扫盲”,引导青少年群体远离新型毒品危害。开展社会面普及宣传,切实加大公共场所防范新型毒品危害宣传力度,普遍增强广大群众防范、抵御新型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构筑校园防范新型毒品的防护墙,除了每学期的线下禁毒教育课外,线上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的作用不可忽视。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显示,截至622日,全国共有23万所学校接入该平台,全国注册教师达178万名,全国注册学生达9962万名。全国连点成片,绿色盾牌护卫校园安全。

 

失学辍学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文化娱乐服务行业职工等群体,更容易受到新型毒品侵害。要强化对该群体的针对性宣传教育,提供个性化的防范新型毒品危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这些群体的法治意识、防范意识。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害心理防线薄弱,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容易上当受骗,陷入毒品的万恶深渊:

一是轻信一次不会上瘾。好奇心理促使部分青少年误信谣言尝试吸毒,轻信新型毒品“不上瘾,无危害”,但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日吸毒,长期想毒,终生戒毒”。

二是“免费午餐”惹的祸。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此后,毒贩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青少年。

三是轻信吸毒可以减肥。毒贩经常向青少年吹嘘毒品的好处,称可以治病,还利用女青年爱美的心理编造“吸毒可以减肥”之类的谎言,实际情况是吸毒损害大脑,摧残意志,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降低人的免疫能力,引发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等疾病,是病态的棉黄肌瘦。

四是误认吸毒为时髦。毒贩们鼓吹“吸毒可以炫耀财富,现在有钱人都吸毒”、“吸毒是时髦”等错误观念,而部分青少年关注潮流,追崇时尚,往往会被这些错误的观念所左右,走上吸毒——强制戒毒——劳教戒毒这条路,不光吸尽家产钱财,也毁灭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五是误认新型毒品不会上瘾。一些青少年容易被他人诱导,错误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上瘾,对身体伤害不大,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冰毒”、“摇头丸”的危害前面已作介绍,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吸食了新型毒品。哪怕只有一口也会成瘾,只是吸毒成瘾的时间长短存在个体差异罢了。

 

让青春在阳光下更加绚丽多彩。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禁毒知识,坚决抵制毒品诱惑,珍惜韶华,不负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资料来源:

http://www.nncc626.com/2021-06/23/c_1211212457.htm(中国禁毒网)

https://www.sohu.com/a/273767114_748882(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