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噪声,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指的是干扰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不需要的声音,物理学角度来讲,指的是一切不规则的信号。从投资角度来讲,噪声则指的是干扰投资决策的不需要的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大量的信息之中必然会夹杂着很多噪声,投资中的噪声就是短期、片面、无法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信息。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刚刚入市的业余投资者非常勤奋,一直盯着交易软件里自己股票或基金的走势,搜索各类财经网站的国内乃至国际资讯,一旦听到什么风声都觉得和自己有关,导致内心非常焦虑,一会买一会卖,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研究自己的股票或者基金,比基金经理还“敬业”,但是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对投资没有实质性帮助。
那么,噪声对我们进行投资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着这样一个假设,即“理性人”假设,它本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不会感情用事,也拒绝盲从,能够基于精准判断而进行投资。但在实际的投资当中,我们真的很难完全理性化地去探究自己真正的投资诉求和投资边界。
诺贝尔经济学家卡尼曼就认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存在一种认知偏见,也就是思维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包括了乐观偏差以及悲观偏差。而偏差的两面性就决定了那些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投资者往往更热爱交易,而那些悲观的投资者则对交易始终保持着一种畏惧的态度。例如,在事件发生概率相同的条件下,乐观主义者认为积极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更高,而悲观主义者认为负面事件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更大,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而人们的投资决策和行为就很容易在无形中被这种偏差所左右。
如果我们将卡尼曼教授以上观点归结为 “内部噪声”的话,相比之下投资中的“外部噪声”则更甚,在信息时代的加码下,噪声的声量被无限放大,海量的信息交叉并行铺天盖地,市场噪音让我们失去判断力,产生从众的心理。
《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 大部分的投资者就犹如提线木偶一般,被主流的平台和噪声所掌控。道听途说、盲目跟风、追逐热点……扣动交易扳机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
不管是“内部噪声”也好,还是“外部噪声”也罢,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投资,使投资出现偏差,甚至事与愿违。那么置身变幻莫测的市场之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降噪?
一、 积极客观地分析问题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漂亮的女士非要查理·芒格用一个词语说出他的成功之道,查理·芒格回答:理性!
投资做到理性客观其实是非常难的,人们会根据主观的喜好来判断所投资产的优缺点,这样一来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避免认知偏见和惯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在碰到问题时不要带着主观情绪去分析原因,尽量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用科学和理性去思考,尽可能地克服恐惧、自卑、自负等人性的弱点。
二、 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
对于投资者来说,听从内心的声音比盲从他人更靠谱,当然前提是自身有着过硬的投资本领。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说过:“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断学习并根据经验来构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投资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投资者要学会如何对自己所投资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学会把各种投资的原理摸透、把各种投资的基本功磨透,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从而创造出专属的盈利模式。在专属的投资体系之下,投资者也更容易用专业的眼光来辨别市场中的有用信息和无用噪音。
三、把决策交给更专业的人
《荀子·劝学》中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事情,那么与其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冒险,或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把自己打磨成投资专家,倒不如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会更加节省时间和精力,投资体验也更好。
术业有专攻,针对投资降噪而言,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专业的基金经理有着很强的择时和择股的能力,他们会获取大量与投资相关的信息来辨别和屏蔽噪音,以专业的眼光来寻找资产定价的真相,从而做出科学的、大概率可以成功的投资决策。
噪音是干扰投资思路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者可以相信专业的投资经理,戴上降噪耳机,让自己从纷繁嘈杂中解脱出来,跟随音乐来一场价值漫步。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风险管理责任。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